数字化转型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 2021-09-10 10:00:00
- 数字化企业
- 转贴:
- 微信公众号
- 1735
上周在Tiger Graph组织的闭门分享中,某全球制造业巨头中国分公司数据负责人当场挑战我,问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数字化转型,到底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虽然现场给答复了,但是缺少材料佐证。正好可以在公众号上写一篇,以作正式答复。
01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现在很多机构、企业都在给数字化转型下一个定义。各种定义都有,但是提炼一下,无非是这一句话: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让企业、机构、政府等组织进化成为一个数字世界的新物种。至于各种什么营销数字化转型、业务数字化转型、客户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等等,都是这个物种的不同部位进化而已。
各种数据中台、云原生、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AI中台,都是让组织进化的工具。
传统企业、数字原生企业等名词,都是在描述物种的进化形态。
02精彩的进化
既然是进化,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靠环境改造自我的,有靠打怪升级的,也有靠基因变异的。

03战略至上
比如,链家就属于不断适应环境,改造自我的典范。
大家都知道,链家有一个秘密武器“楼盘字典”,天下无出其右。现在的贝壳、自如,都在用。

其实楼盘字典就是房地产行业的“主数据”,没啥新鲜的。但是从08年开始建设,一直持续大力投入,大规模建设到现在的,也就链家这一家公司了。
这种建设,必须是自上而下的,因为“楼盘字典”这件事儿,数据全部都是卖房小哥扫楼扫出来的,是业务部门记录的。IT部门只是在后面做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质量监控以及后续的数据处理而已。
没有左老板亲自抓,那个业务部门会这么大规模、持续投入的支持一个短时间看不到价值的项目?

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去年是华润集团,最近是华为。这两家企业都很厉害,在数字化转型上都很成功。
但是我跟这两家企业数字化转型亲历者都分别交流过,他们的感受是一样的:痛、难、贵!大领导在一开始打定的主意就是“战略投入,不计成本”。
这个也不用说,必须是自上而下的。任老板为了整治数据,把数据的事儿交给华为大公主,时任CFO的孟晚舟。
04战术落地
当然啊,说战略层面,怎么都对。一到落地,全都得废。具体在实现的时候,还这么大方向的说,肯定会到处碰壁。
假设您现在负责一家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他们的产品是耐磨球,问题是产品质量不太好,想要改进生产工艺。你会怎么办?

用系统直接实现业务在线、数据在线、决策在线,按照行业通用的方法论来说,简直不要太完美了。
不过,我们思考一下,这么弄的结效果有多大?能找到什么具体的因素?工艺能得到多大改进。
还有,这个套路你熟悉不熟悉?是不是换一个工厂,也可以这么来一套?
其实,根本就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方法论和高精尖的技术,只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就好了:

这几个问题一问,我们的数字化程度到什么程度,一眼便知了。

我们的试验场就不再是实验室了,而是所有客户的实际生产。每个批次的产品投放到那个厂、实际生产环境咋样、出去之后的效果怎样,全部都记录下来了。
后面的建模根本不需要我们做,那些专家们无论是专业还是经验,都比我们这个信息系统人员要厉害得多得多。

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要自下而上了,因为战略层是看不到这么细的地方的。
05结语
自上而下太空洞,自下而上推不动;你问我要怎么办?上上下下齐用功。“数字化转型”这个词儿太大了,大到没边了。无论我们身处那个位置,都应该怀空杯心态,摒弃锤子思维。
- 联系人:阿道
- 手机:17762006160
-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118号青铁广场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