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财险:新冠疫情下对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思考

2021-02-10 16:15:40
李东
转贴:
secrss
3121
摘要:疫情过后,无论是企业运行还是人们生活,都将迎来新一轮的数字化高潮。应对未来的变化,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始或深化数字化转型。

一、新冠疫情推动中国数字化进程提速


随着中国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数字化”这个抽象的概念体会越来越具象。微信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淘宝、京东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滴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所有的改变发生得如此之快、如此自然,仿佛一场春雨润物于无声,让人觉得所有的事情原本就应该如此。


而当这次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之后,各行各业不得不面对一场极端严峻的线上运营和管理的“压力测试”。相较于2003年非典疫情,此次疫情更加来势汹汹,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令人震惊。为有效抑制疫情蔓延,中国正在经历一次中国历史上,也许是世界历史上,最严厉的防疫隔离措施。此次事件涉及到每一个人,而又恰逢春节期间,所以其复杂性、不确定性,时间紧迫性等诸多因素所带来的挑战无法估量。每一个决策、每一个选择都极其困难,这样的危机,是一次对于组织管理能力的巨大考验。

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考验的是核心危机应对能力。不仅考验响应速度,还考验组织体系内各个板块之间的协同能力,大到国家,小到几个人的微小企业。而这种核心危机应对能力,也正是各家推动数字化转型建设的根本目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此次新冠疫情战争也是对数字化转型战略正确性和过去建设效果的全面检验。回顾疫情发生至今,我们可清晰地看到各个企业表现不尽相同。危机爆发时,拥有线上平台的企业反而是大展手脚的时候,一些不具备线上平台、但是具有数字化能力的企业,也快速与平台对接,找到自己的机会。但是对于没有数字化能力的企业而言,在这段时间里,完全束手无措。疫情终将过去,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已被迅速改写。数字化、在线化的无形触角将更加快速和全面地渗透至社会运行的每一个角落。


二、压力测试下的阳光产险数字化转型现状


同其他行业一样,各家产险保险公司也正在对抗新冠疫情的战役中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无疑,此次疫情的爆发将使国内产险公司稀薄的盈利水平进一步被挤压。在疫情所带来的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下,新车销售有可能进一步萎缩,新增车险保单势必跟着下降;旅行与货运受限,出口减少,旅行险、货运险、航运险的业务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无法接触客户、销售人力增员的困难等不利因素将造成新单销售进一步下滑。


然而,相同的行业困境对于各家保险主体的影响却不尽相同,而过去对数字转型战略重视程度的不同应该是带来这种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阳光产险为例,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已基本形成功能较为完整的移动销售管理平台,支持全员线上出单、培训和客户管理;以App、官微、官网、小程序为入口的多模式线上客户自助服务平台也搭建完成,支持客户线上自助出单、批改、理赔报案、视频查勘等服务内容;以企业微信为基础的协同工作平台开启全员线上办公的工作模式。在多种数字化平台的支撑下,阳光产险得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恢复公司生产运营,为客户提供不间断的高品质保险服务。

同时,在此非常时期的压力测试下,通过对公司线上化业务能力的全面检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线上化的能力的短点和盲点。这些能力的不足,一方面说明我们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更深层次的则是暴露了在以往数字转型仍然不够坚决。相信此次疫情过去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并习惯数字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种转变,正在倒逼包括产险公司在内的所有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数字化转型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思考


一方面消费者的迅速转变和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正在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众多已经提出过数字化战略公司的转型之路并不顺利。从失败的案例中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不是万金油,它不能包治百病。在没有搞清楚数字转型的本质、转型转什么、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思路是什么之前谈数字化转型战略,则落地风险极高。


1.对于数字化转型本质的理解


逐本溯源,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前,还是需要先明确一下数字化的概念。数字化,简单的讲就是用数字的形式来表达信息。更准确地讲,数字化就是要把物理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仿真虚拟出来,在计算机系统里体现物理世界。比如,我们现在把办公桌上的东西给数字化了,变成了电脑桌面。今天,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信息都能被数字化,比如说出行的轨迹、日常聊天、支付记录和视频节目等。信息数字化后,所有事物在虚拟世界中被链接在一起,而会改变物理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的弹性。比如,我们原来看电影,都要去电影院,只有固定时间可以看。但是有了爱奇艺之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想看就看。而一旦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被打破,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不仅如此,数字化还意味着计算机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以更低价的方法提炼出各种知识。这样就会让空间变大、时间缩小和知识积累,而社会资源、形态也将进一步被重组,社会财富创造能力就会加强。


有了对数字化概念的理解,就比较容易把握企业数字转型的本质了。即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入运用,构建一个全联接、全场景数字孪生世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而优化再造物理世界的业务,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这种变化,对于一个企业将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推进企业内部之间,以及与外部之间全面的高效协同,提升企业创新的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化能力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任何企业若想在这个时代得以生存,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2.数字化转型需要避免信息化建设的惯性思维


数字化和信息化这两个概念相关性太大了,因为本身就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但如前所述,今天大家讨论的数字化是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因此数字化转型的建设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信息化建设过程有着明显的区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避免信息化建设的惯性思维。


以前我们做了几十年的信息化建设,这个过程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将传统业务中的流程和数据通过信息系统来处理提高效率,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随着如OA、HR、财务等系统建立,企业内一些专门业务场景、特别工作流程得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形成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升传统手工作业模式的工作效率,业务创新模式也被充分扩展。但受限于计算力、通信、存储等基础技术能力,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阶阶段,以往的信息化建设只能沿着单体、纵深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烟囱”式系统所造成的信息孤岛和集成困难也越发突出和明显。由于系统异构或数据标准不一致,宏观数据统计准确度欠佳,数据个性化分析满足不了需要,微观上系统和系统之间的集成和协作困难且成本高昂。

数字化建设则是要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优化以往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整合优化的基础上,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企业新的技术能力,以支撑企业适应数字化转型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因此,相较于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工作中需要建立以下3种思维模式。


(1)全局性思维


数字化一项重要的目标是要解决以往单体“烟囱”式应用系统建设模式形成的信息孤岛和集成困难。因此,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是要以全局的视角进行全域系统或流程的整体优化,而非简单对以往的信息化推倒重来。这也将是所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例如,为实现对客户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企业内部的产品部门、市场部门、以及IT等部门需要无缝协作,而现有体系下,部门间的隔阂和壁垒,不管是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根深蒂固的。


实现这个目标,既需要底层技术体系的支撑,更需要从在组织层面建立自上而下的协同机制,破除部门墙、数据壁垒,实现跨部门的系统互通、数据互联。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化转型其实是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企业从根本上实现组织架构、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商务模式的协同变革,以适应新环境、新需求、新场景。


(2)联结思维


虽然信息技术早已从PC时代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但对于大多数以线下业务为主的传统企业,从系统建设到业务经营思路并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虽然不少企业也开发上线了自己的APP、官微等数字化平台,但仍未对互联网彻底改变人与人信息交换模式这一根本的联结属性有深度认识。所以这些数字工具更多的是辅助性的或装饰性的,并没有帮助企业实质性解决联结问题,对外没有建立与消费者的联结,对内也没有完全打通各个业务单元的联结。这种没有联结所造成问题,是各种现实世界的实体,包括客户、员工、企业内的部门、外部上下游合作伙伴,没有方法在虚拟世界建立映射关系,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也就无法真正形成。这样数字化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效果被大打折扣,特别是企业面对内部、外部的运行效率非常低下,响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差。


或许缺乏联结思维的认知本身并不是致命的,而关键在于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以及较早着手数字化转型的先进企业对于联结思维模式已经驾轻就熟,通过互联网化的技术平台把消费者联结在一起了,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跟企业实时交互,实现销售、生产、决策各个环节的全联结。与这种对手竞争,依赖传统运作模式的企业在效率和成本上将毫无优势。


(3)数据思维


数字化另一根本特征是能够支撑以更低成本获得知识,而这一特征相对于数字化改变现实世界时间和空间弹性的特征更具魅力。借助计算平台算力的提升,以及算法的改进,现在人们能够从海量数据通过机器获得知识。让决策这种以前只能依赖人力的过程成为可能,更进一步的提升资源配置效能。


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数据是系统的副产物,而且数据都分散在不同的系统里,没有打通也无法真正发挥出数据的价值。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建立数据思维,真正把“数据”看做一种“资产”,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视角”。如果一家企业,能够通过“数据资产”更好地盈利或者提升企业的效率,就可以说实现了真正的数字化。

展望未来,新冠疫情终将过去,这场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记忆也将逐渐淡去,但危机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改变将影响深远。疫情过后,无论是企业运行还是人们生活,都将迎来新一轮的数字化高潮。应对未来的变化,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始或深化数字化转型。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
  • 联系人:阿道
  • 手机:17762006160
  • 地址: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118号青铁广场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