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数字化转型该找个“懂行人”同行了

2021-04-06 09:38:00
36氪
转贴:
头条
1214
摘要:此刻或许更适合千行百业梳理好自己的数字化需求,找准转型的方向和切入口,即拥抱“懂行”,才能向更深的数字化领域进行价值探索和成功实践。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一句话: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这句话常用来形容美好的目标不容易达成,用在数字化转型身上也很适用。数字化、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的终点很美好,但路途困难重重,无法轻而易举到达,并且越是传统、大型的企业越是这样——故非懂行者而不能至也。


时至今日,数字化转型早已是整个时代公认之方向和目标。2020年市场的多变性驱动着行业客户从数字化转型的浅水区迈向深水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希望通过解锁新的数字化技术,加速推动生产系统和决策系统的转型升级。


然而,现阶段很多数字化转型还只是公司/组织/人与冷冰冰的技术之间的交易,而很多拥有技术的厂商只有技术不懂行业,转型浮于表面,甚至会给想要数字化转型的客户带来困扰。


迈入2021,伴随“新基建”等政策的加速落地,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将越来越厚实。要想实现更多、更深层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在理解行业、懂行业需求的前提下,将技术转化成场景化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数字化的突破点在于“懂行”,在于将技术和场景结合。“懂行”是指,不断深入行业的生产决策系统中,理解关键业务场景转型需求,并将数字技术与需求相融合,携手“内行”的合作伙伴,打造真正符合行业需求的创新场景化解决方案,进而释放转型的真正价值。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此刻或许更适合千行百业梳理好自己的数字化需求,找准转型的方向和切入口,即拥抱“懂行”,才能向更深的数字化领域进行价值探索和成功实践。

懂行,在技术之前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问题:为什么“懂行”很重要?


回顾因为疫情直接将数字化能量条拉满的2020年,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口和同行伙伴,成为众多数字化经验为0的企业的必选项和难题。


外贸行业是典型的受疫情影响巨大的行业,外贸行业由于订单量大、定制化需求高、全球贸易难以退换货等原因,其销售往往是通过展销的形式来解决。而展销会的特性是,线下、大型、海外,在疫情肆虐时成为了不可能的事。


那国内做外贸出口的企业怎么办呢?线上成为了唯一的途径,尤其随着直播的大热,越来越多的厂商想要尝试直播带货。但仅仅是把商品搬到线上售卖无法给厂商带来实质性的改变——2020年上半年,厂商交了直播坑位费却卖不出产品的新闻比比皆是。

背后的原因不难分析,这些没有经验的厂商,只看到了直播这项技术,却没有办法将直播和外贸出口行业的特性进行结合。


打破僵局的是于2020年6月举办的127届线上广交会:按16大类商品设置了50个虚拟展区,所有展品于6月15-24日同期上线展示;区别于一般的直播平台,展商可在官网上通过图文、视频、3D、VR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商品;针对B2B场景的私密性特点,展商可以设置直播观看权限或定向直播,采购商可向展商提问,对话内容仅双方可见;供采双方还可以通过视频形式进行“云签约”。


5G、AI、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让广交会从线下搬到线上成为可能。但对于参与其中的海内外2.6万企业来说,帮助180万展品顺利成交的,不仅是新技术,而是线上广交会这个特殊的直播平台对于外贸行业所有场景的深入理解。


这是“懂行”让整个行业扭危为机的案例之一。事实上,除了当救命稻草,“懂行”在很多传统行业更多的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为产业链带来了改变。


南方电网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方式实现无人巡检,解放了在严寒酷暑爬上几十米高空进行巡检的电网巡检工——这已经成了业内人尽皆知的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但是其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细节。


2021年,数字化转型该找个“懂行人”同行了

无人巡检靠的是“云-管-边-端”电力物联网架构的电网视频智能巡检方案,通过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集成供边缘AI算力,构建云边协同AI架构,端侧识别故障,实现缺陷就地自动识别。


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华为,首先给电杆塔上的摄像头装上AI大脑——Atlas 200 AI加速模块。但难点在于,Atlas加速模块虽然计算能力强,耗电量极大。为了满足杆塔的安装要求,合作伙伴金三立提供了在线监测装置,其电池大小是恒定的,要支持内置的所有传感器、摄像头的用电需要,本来就很困难了,现在又多一个“大胃王”,让这个本不富裕的电池更加难以支撑。


好在团队在行业里打拼已久,因此清楚在这一场景下,算力不需要达到极致,输电才是刚需。因此华为及合作伙伴快速进行软硬件的适配计划,牺牲算力将功耗降低到3w以下。Atlas200也顺利在电网巡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以上案例不难发现,“懂行”和技术的结合,既可以直接给企业、行业带来巨大的显性变化,也可以通过关键锚点的改变带来整体方案的隐形进步。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一位妇女讥笑他的研究,说:“您的发明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反问她:“夫人,您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在现在我们解读这个故事,或许可以这样说:技术本身无法带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遇上需要它的场景、行业、需求,将技术化成解决方案,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价值。


懂行,是技术存在和进步的意义所在,更是深层次数字化的先决条件。

深层数字化,知易行难

可以看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能够对大部分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技术已经悉数登场,而最先感受到变革福利的广大C端用户的生活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企业侧,也造就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批转型先锋企业,并加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企业,驱动着深层业务的转型升级。


然而深层数字化转型看似简单,但诚如上文所言,转型成功与否?还是先看是否“懂行”。


因为之前已有太多企业因为不“懂行”出现了数字化瓶颈,走了不少的弯路。


原因并不复杂。首先,企业和技术公司可能直接无法沟通,这是因为很多企业和技术公司话语体系不同,技术公司只想通过自己现有的技术去解决问题,殊不知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往往会忽视企业的核心需求和痛点;而没有数字化基础的传统企业也容易天马行空,甚至提出一些无法执行的需求。


其次,很多技术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或多或少带点“纸上谈兵”的味道,这是因为他们不在行业业务场景之中,对于实际情况和真实难点不够了解,而传统企业也因为“以为他们应该知道”而没有提前告知。

最后,很多技术公司的技术能力其实不足以支撑深层次数字化转型的全流程。很多项目在设计之初会规划的相当完善,但实施之后却总是差强人意,这是因为数字化转型步骤繁琐、涉及场景复杂,对于技术的要求不只是要深度上的精尖,更要求在广度上的强覆盖和全融合能力。


也就是说,众多想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公司,其实尚不具备“懂行”的能力。


毕竟,想要真正填补传统业务场景和数字技术应用之间的“巨大鸿沟”,需要有人来帮传统企业梳理需求,也需要技术公司更懂行业——不仅仅是一套产品、一项技术、一次云服务那么简单,而是要打造聚焦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关键锚点的创新场景化解决方案。

而这一前提又是——只有具备丰富的行业实践和积累,才能真正将技术与场景结合,打造场景化创新。


2021年,数字化转型该找个“懂行人”同行了

改变,万事俱备

正因“懂行”不易,对于想要选择数字化转型同行伙伴的千行百业来说,找好切入口和“懂行人”才显得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能够帮助千行百业进行深层数字化探索的“懂行”伙伴,至少需要具备三点特质——一要在行业里深耕多年,二要有领先的技术,三要有大量内行的合作伙伴。


“懂行人”华为,三者兼备。


一、华为有大量的浸泡在行业里的专家,他们不仅懂技术,而且懂行业,比如华为在医疗领域的信息化专家胡秋梅,在2020年走过20多个城市,和每一处的医保局交谈;比如交通领域的信息化专家龚树超,7年跑完湖南省14个城市,他清楚一条条公路、桥梁、隧道的形状……作为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的「专家」,他们就是「懂行人」的组成个体。

二、华为有领先的技术,这点毋庸置疑、无需赘述。

三、华为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和三万六千家合作伙伴共创繁荣生态,联手打造创新解决方案。虽然华为不会比行业客户更懂其每一个需求,但华为可以携手行业客户和伙伴,一起深入到行业的生产决策系统中去,理解关键业务场景转型的需求,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这背后,一个开放共赢的生态,是华为面向未来的信心和保障。


在经历了2020年群飞的黑天鹅后,各行各业更加积极地拥抱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期待开好局。这就需要有“懂行人”一路同行,站在场景中发现锚点。而华为打造的“100+场景解决方案”,就是站在不同行业的实际场景里,让千行百业、大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了着力点。


所以在“牛”转乾坤的2021年伊始,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懂行人”深入行业,一起在数字时代奔跑,必将助力各行各业事半功倍,开好局!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
  • 联系人:阿道
  • 手机:17762006160
  • 地址: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118号青铁广场18楼